」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李永展曾表示,台灣興建由政府主導的社會住宅(公共住宅、國宅),除了財源土地外,還居民抗議的狀況,導致台灣社宅進度緩慢,屢遇困難。
我在校園裡認識的現籍法國同學,也是隨著父執輩的移民三代葡萄牙國王面對眾多發展限制,望向眼前廣袤的大洋,終於決定放手一博,以王室名義號招好手,贊助其對於世界探索的慾望。
而母國在日漸外流的人口以及強權環伺下,內部人員以及資源不夠的事實逐漸支撐不住龐大殖民地的發展需求。Saudade:終歸葡萄牙繁華太甚,而衰敗太早 在《畫鳥的人》裡面,離家的是迪亞斯家族的小兒子,敘事者(女兒)的父親華特。當那個失衡集中於單一個人,便能激勵其他成員謹慎低調,思慮周詳。正如同《畫鳥的人》序作張淑英教授點明:(葡萄牙)自1960年末起,每年約有十萬人離散於歐洲、北美州、拉丁美洲各國。《畫鳥的人》裡面對於離去與留下的思念與苦痛,也就想必是眾多家庭裡難以抹滅的共同記憶。
也正因為海洋遙唱著離開的誘惑,葡萄牙的人啟程之後,許多人就從此不再踏上歸途。約莫三年前的一本書《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的閱讀經驗,我曾經對於葡萄牙如何在世界歷史中崛起有一番移情。唯有如此,警察才能保護自身權益,值勤時以理服人,而非以力屈人,更可抗拒長官違法的指令,避免淪為長官利益交換的墊腳石,或脫罪、卸責的替罪羊。
縮減警察不必要的勤務,並深化、廣化應用先進的數位化設備與技術,盡量以科技取代人力,騰挪出進修時間,進修法律、網路、科技相關知識,並讓警察脫離「人民保母」的角色,回歸國家法律、社會治安捍衛者的定位,才能提昇警察形象、威信。膽大者或非都會區的警察,經常憑恃執法者的身分,獲取不當的利益,甚至與黑道、政治人物勾結。政治力都想插手警察 台灣解嚴後,歷經數次中央政權政黨輪替後,軍隊已樹立獨立、超然的形象,但警界地位卻每下愈況,難以抗拒政治力的染指。但身為黑幫一員的趙介佑,先前卻穿梭台北市警察局北投分局如「走廚房」,行徑囂張、跋扈。
但近年來,中央警察大學的錄取門檻,已與頂尖大學齊肩,還有許多知名大學畢業生轉投警界,警察素質已遠超昔日。有媒體將之上綱為「綠色黨國下、警察沈淪」,雖嚴重失焦。
而膽小者與都會區的警察,執勤時常「柿子挑軟的吃」,霸凌老弱婦孺,如「中壢員警盤查事件」。可晉升高位者,泰半是「人精」。原因無他,北投分局主事者投鼠忌器,或忌憚趙映光的政治影響力,或寄望借助於趙映光的政治影響力,藉此再上層樓,故對趙介佑若干違法作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趙介佑只是眾多胡作非為政治人物與家屬、親信之一,民眾對類似新聞,早已習慣到近乎麻痺,也對警方重振威信,深感絕望。
當媳婦、兩頭難,當警察更難,多方受氣。也就是說,許多警察以犯法來執法,侵犯民眾權益而不知,若遇到法律素養、意識較高的民眾,警察便容易深陷官非。擷取自趙介佑臉書 2018年參與北投區義警大會的趙介佑 當下,不僅許多政治人物濫用影響力,親信、家屬狐假虎威,或喬醫院床位、明星小學名額、特權購買熱門時段車票,或施壓警方,塗銷違規停車等,更是稀鬆平常。但除了法律系畢業生,警察法律素養仍嚴重匱乏,關鍵便在於其勤務過於繁重,根本無力他顧。
更有甚者,動輒有警察竭盡心力破案,卻因辦案過程不當取得證據,一切努力前功盡棄,甚至犯罪者逍遙法外,執法者卻深陷官非、難以脫身此外,台積電、台達電、友達、台灣微軟、光寶、宏碁、和碩聯合科技、華碩電腦等大廠等八家科技巨頭率先決定在六月共組「台灣氣候聯盟」,主動承諾減碳目標,終極目標是在2050年之前達成製程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除帶領各自的供應鏈一起做,也向大眾倡議減碳。
2MW每天可產四萬八千度電)商轉機研發測試,並朝國際洋流發電機組測試海域方向發展。目前全球已有128的國家設下2050年淨零目標,蔡英文總統也終於開口喊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海洋發電中,台灣在「黑潮發電」已有領先地位 筆者曾投書〈水情告急、綠能不足,「靠海發電」可能是台灣半導體業產能危機的解方〉一文,現在缺水、缺電已反應出氣候變遷問題,在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未來低碳電力與零碳電力將是重點,對減碳的需求將會越來越迫切,未來幾年,台灣除了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擴廠需求之外,還有電動車的用電成長,對再生能源的需求將會越來越高。文:莊閔傑(天容寶節能科技技術部經理) 提到在台灣發展海洋能,許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海洋能資源非常豐富,但隨之而來便是成本、維護費很高、技術不成熟,還會有環保團體、漁民抗議,遇到颱風該怎麼辦等等疑問。美國總統拜登在開幕致辭中說:「科學家告訴我們,這是決定性的十年——這是我們必須做出決定,以避免氣候危機最糟糕後果的十年。其中,國人自行研發的黑潮發電先導示範計畫,已成功於黑潮主流進行50kW洋流能單元發電機測試,並已取得不錯的研究成果,國家海洋研究院也在中山大學研發團隊協助下,完成國家級洋流能測試場的優選規劃,選定台東縣迦藍(富岡)和新港漁港為洋流發電基地港,未來將有機會在2025年前完成2MW(百萬瓦。產業準備好了,但還在等待「海洋能源」的相關政策 雖然台灣在黑潮洋流發電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但台灣東部海域環境資料嚴重缺乏,必須進行全面調查及洋流能潛能評估方能有效運用,由於沒有詳細、準確的資源分布資料,因此產業界難以了解區域性資源的特性,而這些特性對發電系統的參數調校卻是非常重要,須了解這些特性對能源擷取與發電衝擊的效應,才有辦法開發出效率較高的機組系統。」,並指出「政府已經開始評估及規劃台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的可能性。
針對海洋能源之開發規劃,政府直到2019年才立法通過《海洋基本法》,2020年才完成「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但截至目前為止,仍未明確制定開發海洋能源之相關規範,亦未提出針對海洋能源發電場之環境影響評估措施,亦未完成海洋空間規劃,這將不利於業者未來申請設置海洋能裝置。Photo Credit: 中央社 此外,在相應配套方面,例如發電與併網形式、基礎建設如港埠設施、工作船隻等配套方案,以及後續商業化應用所需的發展策略等皆尚未完善。
淨零碳排的目標已經設立,發電端該如何跟上? 今年4/22世界地球日,40個國家的領導人響應美國總統拜登發起的領導人氣候峰會(Leaders Summit on Climate),各國輪番對氣候宣戰,喊出新的減碳目標。海洋能不僅僅是台灣半導體業產能危機的解方,更將是所有產業未來發展最需要的能源方式。
雖然現在台灣的海洋能技術離真正商轉尚有一段距離,但必須從現在開始將海洋能源做為我國2030年的能源技術發展的趨勢選項,如果現在不努力發展海洋能,未來可能就來不及了。因此,為了國家長遠的發展,實現「2050年淨零碳」目標,台灣發展海洋能已經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 目前台積電已經帶頭將供應鏈碳足跡及減碳績效列入公司採購重要指標,要求設備供應商在2030年前必須節能20%,並將其列為採購評選標準,若沒有達標,將可能失掉台積電不少生意。台灣自2009年開始推動「國家能源型計畫」起,將海洋能源訂為六大發展主軸之一,第二期國家型科技計畫主軸專案計畫(2014年至2018年)進行波浪與黑潮關鍵技術研發。」「美國2030年之前要將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50-52%。」 這個新的承諾也意味著,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將發生重大改變,煤炭將會從電力組合中消失,耗油量大的汽車和卡車將必須使用電力
海洋能不僅僅是台灣半導體業產能危機的解方,更將是所有產業未來發展最需要的能源方式。」「美國2030年之前要將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50-52%。
目前全球已有128的國家設下2050年淨零目標,蔡英文總統也終於開口喊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2MW每天可產四萬八千度電)商轉機研發測試,並朝國際洋流發電機組測試海域方向發展。
美國總統拜登在開幕致辭中說:「科學家告訴我們,這是決定性的十年——這是我們必須做出決定,以避免氣候危機最糟糕後果的十年。此外,台積電、台達電、友達、台灣微軟、光寶、宏碁、和碩聯合科技、華碩電腦等大廠等八家科技巨頭率先決定在六月共組「台灣氣候聯盟」,主動承諾減碳目標,終極目標是在2050年之前達成製程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除帶領各自的供應鏈一起做,也向大眾倡議減碳。
」 目前台積電已經帶頭將供應鏈碳足跡及減碳績效列入公司採購重要指標,要求設備供應商在2030年前必須節能20%,並將其列為採購評選標準,若沒有達標,將可能失掉台積電不少生意。產業準備好了,但還在等待「海洋能源」的相關政策 雖然台灣在黑潮洋流發電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但台灣東部海域環境資料嚴重缺乏,必須進行全面調查及洋流能潛能評估方能有效運用,由於沒有詳細、準確的資源分布資料,因此產業界難以了解區域性資源的特性,而這些特性對發電系統的參數調校卻是非常重要,須了解這些特性對能源擷取與發電衝擊的效應,才有辦法開發出效率較高的機組系統。淨零碳排的目標已經設立,發電端該如何跟上? 今年4/22世界地球日,40個國家的領導人響應美國總統拜登發起的領導人氣候峰會(Leaders Summit on Climate),各國輪番對氣候宣戰,喊出新的減碳目標。因此,為了國家長遠的發展,實現「2050年淨零碳」目標,台灣發展海洋能已經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針對海洋能源之開發規劃,政府直到2019年才立法通過《海洋基本法》,2020年才完成「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但截至目前為止,仍未明確制定開發海洋能源之相關規範,亦未提出針對海洋能源發電場之環境影響評估措施,亦未完成海洋空間規劃,這將不利於業者未來申請設置海洋能裝置。文:莊閔傑(天容寶節能科技技術部經理) 提到在台灣發展海洋能,許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海洋能資源非常豐富,但隨之而來便是成本、維護費很高、技術不成熟,還會有環保團體、漁民抗議,遇到颱風該怎麼辦等等疑問。
其中,國人自行研發的黑潮發電先導示範計畫,已成功於黑潮主流進行50kW洋流能單元發電機測試,並已取得不錯的研究成果,國家海洋研究院也在中山大學研發團隊協助下,完成國家級洋流能測試場的優選規劃,選定台東縣迦藍(富岡)和新港漁港為洋流發電基地港,未來將有機會在2025年前完成2MW(百萬瓦。」 這個新的承諾也意味著,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將發生重大改變,煤炭將會從電力組合中消失,耗油量大的汽車和卡車將必須使用電力。
台灣自2009年開始推動「國家能源型計畫」起,將海洋能源訂為六大發展主軸之一,第二期國家型科技計畫主軸專案計畫(2014年至2018年)進行波浪與黑潮關鍵技術研發。Photo Credit: 中央社 海洋發電中,台灣在「黑潮發電」已有領先地位 筆者曾投書〈水情告急、綠能不足,「靠海發電」可能是台灣半導體業產能危機的解方〉一文,現在缺水、缺電已反應出氣候變遷問題,在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未來低碳電力與零碳電力將是重點,對減碳的需求將會越來越迫切,未來幾年,台灣除了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擴廠需求之外,還有電動車的用電成長,對再生能源的需求將會越來越高。